透明质酸注射矫正泪槽畸形

2017年11月29日 12:23    相关标签:
注射前拍摄照片。患者取坐位,标记注射范围,常规消毒。除对疼痛特别敏感者外,一般无须麻醉。注射方法分2种:①早期均采用原装30G*13mm锐针头,注射时根据凹陷程度,于蕞凹点垂直皮肤进针,针尖触及骨膜后稍退1mm左右,行点状注射,注射量遵循"宁少勿多"的原则,出针后立即行局部塑形按摩,将制剂推抚平整,观察凹陷部位是否平复。如剂量不够,可从原针眼处再次进针注射,局部平复后观察剩余部位凹陷情况,并重新选择注射点进行治疗。②后期改用27G*40mm钝头侧开口注射针,先用普通4号半针头于泪槽沟的外侧延长线处垂直进针并穿透皮肤全层,注入少许2%利多卡因注射液,退出针头后用钝针头沿此针孔进入皮下,针尖触及骨膜后沿沟槽方向水平进针。针尖到达蕞远凹陷部位时,开始边退边注射,出针后局部轻轻按压平整,必要时补充注射。治疗完成后,局部冷敷15min,以减轻疼痛及减少发生淤血的可能。

对于轻中度的泪槽沟畸形,特别是下睑皮肤松弛症状较轻且不伴眶下脂肪膨出者,其泪槽沟主要由局部软组织的萎缩或下垂造成,单纯的注射填充治疗多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由于下睑皮肤菲薄,皮下软组织较少,注射时需特别注意注射的层次和注射量的控制。一般来说,眼轮匝肌下层或骨膜浅层的注射是比较安全的;使用锐针头时应尽量避免反复穿刺的操作,减少刺破血管的机会;同时,选择点状注射,注射后轻轻按摩平整。注射剂量应与注射部位的缺失量相等,无须过矫。使用钝针头时,一般不需担心刺入血管,但仍需注意轻柔操作,不要冒然用力推进。进针途中如有真皮未完全穿透或遇到较厚的韧带、触及骨膜等情况,都可出现阻力较大的感觉,应根据针尖的位置判断并做出相应处理。真皮未穿透时,可退针改用锐针头突破真皮层;触及韧带时,可保持适当推力并轻轻旋转针头,一般能顺利突破韧带。整个进针过程中都需用手指压迫眶下缘,以避免针头刺入眼眶内。27G*40mm钝头注射用针的出药口位于侧方距针尖2mm处,推注前应确认针尖和出药点位置。作为暂时性的皮肤填充剂,HA需要重复注射;如补充注射时,前次药液未完全代谢,则补充的剂量应少于上一次;随着时间的延长,重复注射的间隔也逐渐延长。虽然HA的疗效维持时间一般为6个月,如在6个月内补充注射,则维持时间可超过12个月。在本组患者中,有8例在首次注射6个月后接受了补充注射。其中7例在12个月后维持了"部分改善"的效果,3例在18个月时仍有"部分改善"的效果。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171129/12231R341-0.jpg

从材料本身来说,使用HA进行注射填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该制剂引起的并发症在临床上也时有报导。据统计,透明质酸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0.06%,各种不同品牌产品的安全性也有所差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局部肿胀、发红、疼痛或瘙痒,以上症状往往比较轻微,多在7d内自行消失。从已报导的文献来看,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多是因注射不当造成,和产品本身关系不大;因此,注射方法的改进可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近期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色泽的变化和过敏反应;远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结节形成、炎性肉芽肿和填充物移位等。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和不当操作,比如注射的层次错误和注射的压力过大等。尽管HA是相当安全的填充产品,出现的并发症大多也是可逆性的,但仍要注意避免严重并发症如慢性肉芽肿、脓肿,甚至由于栓塞血管造成失明或脑梗死等的发生。

眶周是血管神经比较密集的部位,在此处行注射治疗必须警惕有填充剂注入血管造成眼动脉栓塞导致失明的可能。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而后经视神经管进入眶内,分出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供应眼球;眶上动脉、额动脉供应上睑及额部;筛前后动脉供应鼻黏膜及鼻部等。有些眼动脉分支的行走并不恒定,在眶周附近行药物注射治疗,若误入眼动脉分支,加上推注压力过大,可使凝胶颗粒通过侧支循环逆行进入眼动脉,继而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或睫状后动脉引起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失明或视力下降。根据现有文献的报导统计,全球范围内因眶周注射填充引起的失明已有多例。虽然与总的注射数量相比,仅占一个极小的比例,但因其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广大同道仍有必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注射导致支配局部皮肤血运的小动脉栓塞时,常需局部热敷和应用硝酸甘油软膏等药物使血管扩张,以争取有部分血运通过栓塞部位,改善缺血症状。但如果注射时怀疑将药物误注入眼动脉分支血管内时,应尽量避免热敷及局部按摩,以防栓子逆行到眼动脉处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一过性黑蒙、一侧视野帘幕状遮挡伴疼痛、同侧头痛、心慌恶心、上睑下垂等症状时,应考虑到眼动脉栓塞可能,必须立即停止治疗,联系眼科共同处理,争取挽救视力。在眼周注射时,应以预防为主:治疗前检查患者血压情况,对高血压患者应慎重治疗;注射前予局部冰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针尖与之接触的机会;选择好进针点后用手指绷紧皮肤;推注前回抽;使用钝针头等手段都有一定预防作用。锐利针头及钝针头的主要区别在于针尖的锐利度,锐针头可以刺破或刺入血管,而钝针头基本没有这种可能。本组患者中有1例在治疗时使用锐利的针头,针尖刺破局部较大的血管,立即出现直径4mm左右的青紫色皮下血肿,当即停止注射并局部按压止血,后该部位遗留暗紫色色素沉着,3个月后方逐渐消退。后期改用钝针头注射后,未出现出血及瘀斑情况。

在HA注射治疗中,蕞多见的不良反应为矫正不足或过度矫正。前者可通过追加注射补救;对于轻度过矫,如患者能接受,可不予处理,静待其自行部分代谢后即达到满意效果。如过矫严重或患者要求较高,则可使用透明质酸酶降解所注入的药剂。交联状态的透明质酸凝胶可被透明质酸酶快速降解,其代谢产物为水和CO2。这一特性是HA制剂蕞大的优点之一,对于多数疗效不满意者,都可用该方法快速消除或部分消除治疗效果。透明质酸酶制剂的常见规格为每瓶1500U的冻干粉制剂,消除透明质酸凝胶时可用生理盐水调配为高浓度(150U/ml)或低浓度(15U/ml)的溶液备用;前者用于完全消除注射过多的结节,后者用于部分消除以调整填充效果。不能确定透明质酸酶用量时,可隔天、分次、少量治疗,直至达到满意效果。通常注射后30min,透明质酸酶即可起作用,8h即可完全达到效果。透明质酸酶的注射层次应与透明质酸凝胶的注射层次相同并尽量采取多点均匀注射。

专题浏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