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疗法调节皮肤细胞功能的其它潜在机制

2021年08月25日 16:20    相关标签:微针治疗,微针美塑,改善肤质,皮肤重塑,微针

医疗美容如今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想必你一定听说过微针治疗吧,你了解微针治疗吗?今天小编带你去看一下微针治疗的全部过程。

微针治疗过程:

图1 微针美塑胶原蛋白重塑效果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P41b9-0.jpg

图2 定义了微针疗法的电流假说

Dunkin等人发现,0.5-0.6毫米的皮肤损伤深度是电刺激非瘢痕细胞的阈值。在研究电流增强细胞活性和促进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更深的细胞损伤愈合最终会导致瘢痕的形成。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P4A48-1.jpg

图3 不同长度的微针用于不同的问题

在对电场刺激伤口愈合的文献回顾中,Liebl提出,微针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跨上皮电位和皮肤电池理论。

受此启发,Foulds和Barker将两个电极放在角质层和真皮内,测量了角质层的负电位差,范围为10-60  mV,平均电位为-23.4 mV(如图4所示)。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P51W6-2.jpg

图4 静止电位

当无创医疗级微针(最好由不锈钢制成)刺穿角质层并进入细胞间的电解质时,会引起内源性电信号的短路。值得注意的是,当滚筒式微针在皮肤上滚动时,针的穿透力只持续几微秒。非侵入性的不锈钢针头(半径不超过2-3微米)不会造成典型的出血性创伤。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PJ5L-3.jpg

图5 内源性电场对细胞的短路作用。

典型的创伤往往会刺破或切断血管,发生出血。然而,微针疗法几乎不会导致出血,因为只有毛细血管被刺破。尽管如此,微针疗法可以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可能是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缓激肽和组织胺。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PV4a-4.jpg

图6 微针贴敷时针头可以达到的皮肤深度。

软组织损伤激活Na+-K+泵,重新配置细胞内和细胞外电位。ATP酶是一类跨膜蛋白,将带正电的Na+离子运入细胞间电解质,将K+离子运入细胞。充电和放电过程在2-3毫秒内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靠近受损区域(大约2-3毫米)的细胞被激活。一旦TEP恢复,被激活的细胞就会恢复其原来的静止电位。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Q01a7-5.jpg

图7 Na+-K+泵(Na-K-ATP酶被激活。3个Na+离子被排出而2个K+离子被吸收)

为了获得微针疗法的理想治疗效果,每平方厘米的皮肤需要形成大约200个微针孔。当微针重新刺入时,微通道附近的细胞可能由于新诱导的刺激而处于持续的活动状态,在细胞间的电解质中产生一个极化的电磁混合场(EMF),刺激附近细胞的DNA转录表达。这种内源性电信号发出的DNA信息,增强了小梁区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以及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了愈合过程。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Q05440-6.jpg

图8 微针穿透引起的动作电位变化最终形成电信号,促进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Q24019-7.jpg

图9 经过三次微针治疗后,患者的皮肤质量得到改善(两次治疗间隔1个月,针长1.5毫米)

微针疗法产生的组织损伤激活了Na+-K+泵,在细胞间空间形成电磁混合场,增加细胞活性,上调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促进微损伤愈合,重塑皮肤组织结构。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10823/124Q451F-8.jpg

作为一种安全、经济的新型美容技术,微针美塑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仍有很大的探索和研究空间,微针美塑行业正迎来自己的快速发展期。

看完了这篇文章后,小编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近期,小编为大家在全国各正规医美机构争取了20个名额,大家可以10元抢购微针美容~目前还有8个名额可享有呦!别犹豫啦,碰碰运气~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来进行名额预约~

专题浏览: 微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