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需要付出代价——你朋友圈里的微整形陷阱
两张照片
前一张里的女子素面朝天,相貌平平;后一张则红唇明眸,肤白胜雪,虽然粉嘟嘟的苹果肌上不见笑容,却任是无情也动人。
“小鱼儿”在朋友圈更新相册,称两张照片都是她本人,只不过,她蕞近做了一次微整形而已。
这一招果然奏效
很快就有人在下面留言询问:在哪里整的?整了哪些部位?做一次需要多少钱?怎么联系?
“小鱼儿”没有回复,只是在留言蕞后,留下了一个微信号。
对于像小编这样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沉鱼落雁……的人来说,看到这类的都自动选择无视的。
但总会有对自己不自信、明明清秀动人却依然追求更完美的人,受到这些整容前后照片对比的诱惑,跨进微商编制的“美丽陷进”。
微信里的“江湖”
同样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经人介绍做了一次微整形,来自江苏省宜兴市的郑女士却经历了一场痛不欲生的灾难:在注射了一款名为“酸性注射液”的美白针后,24 岁的郑女士出现食欲不振、嘴巴无法咬合等症状,期待中的“高颜值”变成了严重不对称的“大小脸”。
很快,宜兴警方抓获了“微商”周兰兰,并在其随身携带的皮包内,发现了美白针、肉d素以及针头针管等物品。周兰兰供认,曾利用微信朋友圈向8 人销售美容产品,其中包括郑女士。
“美白针起美白效果,肉d素可以瘦脸亦可以去皱,玻尿酸能使皮肤柔嫩、光滑、增加弹性,溶脂针则促进脂肪膨胀分解,达到减肥效果。”这是周兰兰在朋友圈中打出的广告,曾经得到一众女性微友的关注和转发。除了销售美容产品,周兰兰还提供注射等微整形服务。这个1991 年出生的女子中专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先后开过服装店、面膜店等,2015年进入一家美容培训机构学习。虽然没有任何医学背景,但她聊起注射方法来头头是道:“美白针2 支配150ml 生理盐水,通过静脉注射,挂得越慢越好;肉d素是抽取2.5ml 的生理盐水进行匹配,通过皮下注射打在咬肌上;玻尿酸则直接注射在脸部需要填充的部位……”
在微信上,周兰兰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和一个微信红包,就能完成一次交易。她服务的对象都是熟人介绍,注射地点在事先约好的酒店里,也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她发展客户的方式很简单,在朋友圈里发布一些整形成功的案例,外加两张“注射前”与“注射后”的对比图片,就可以俘获大量爱美女士的芳心。
“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虚拟江湖。”该案承办人、宜兴市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蒋亚芳告诉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有像周兰兰这样一边兜售美容产品、一边提供整形服务的“微商”,也有大大小小的美容培训机构,还有专门从事美容药品贩卖的经销商,已经形成从人员培训、市场拓展到药品销售的“一条龙”式完整产业链。
圈子里,像周兰兰这样既没有行医资格证、也没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杂牌军”遍地都是,所售卖的药品也都没有国家批准销售的批文。然而,不用动刀、“打一针就变美”的低门槛,来路不明、价格低廉的美容产品,客户的口口相传,以及朋友圈可以“共享”的效果对比图,足以让这个产业越做越大。
1992 年出生的王曦是一名长相甜美的女孩,从小父母离异,大专毕业后在一家会所当过“DJ 公主”。
2014 年,爱美的王曦来到北京一家美容整形机构进行培训。为期四天的课程结束后,该机构给她颁发了一张高级微创师证书。此后,王曦从自身下手,开始进行微整形。身边的姐妹看到她发在微信里的美容效果图,心生羡慕,也都纷纷找上门来,就这样,王曦正式成为一名“微商”。
“我知道自己没有资质,我也知道我进的药没有国家批文,用的生理盐水和针头都是在淘宝上买的。可是我还没有赚够钱,等我赚够了钱,我就会去开一家正规的美容祛痘机构。”
当警方敲开王曦储存药品的出租房大门时,这个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女孩如同惊弓之鸟,第壹时间就将几盒还没使用的药品从窗户扔了出去。
据查,从2015 年1 至6 月,王曦先后为16名消费者注射美容产品。2016 年2 月17 日,王曦因犯销售假药罪被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 年,缓刑2 年。
这些微整形“微商”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是谁为周兰兰、王曦这些人提供了培训?在培训的背后,又有怎样的阴谋?
细思极恐……容小编慢慢道来。
1、一张“注射前”与“注射后”的对比图片,可以在微信朋友圈俘获大量爱美女士的芳心。
2、玻尿酸是微整形中常用的美容产品之一。截至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共批准了13 种玻尿酸产品。
培训班的“庐山真面目”讲真,说道微整形,你除了知道玻尿酸你还懂个啥……?其实小编连玻尿酸是什么鬼都不知道。宜兴市检察院公诉科承办检察官李跃平告诉记者,案发前,他曾登陆过周兰兰所说的培训机构——上海禾悦健康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悦公司”)的网站。内容显示,该公司不仅销售肉d素、美白针、玻尿酸及溶脂针等各类微整形材料,还声称由医院注射科美容权威专家亲自授课,一对一培训,保证学员实操能力过关,能正确掌握注射方法,发放技能证书,同时还承诺一次交费,终身免费进修。
“一般的商家只销售产品,顾客拿材料去医院或诊所注射时,因为产品没有国药准字的生产批号,医院一般都不同意给顾客注射。我们公司在培训学员的时候还提供药品,一方面解决了学员的货源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公司招生做了配套工作。”禾悦公司培训部负责人刘梅梅供述称。
这样贴心的配套服务,使得该公司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据了解,该公司分为培训部、产品部、仓库三个部门。培训部的人先在网上发布招生信息,招收学员进行4—5 天培训,每期学员都有微信群;课程快结束时,产品部的人便开始在群中推销美容产品;学员付款后,产品部的人发微信联系仓库发货,蕞后仓库将发货单拍照反馈给产品部。
刘梅梅称,自2014 年10 月进入公司,到2015 年5 月被查处,仅半年多时间,禾悦公司在其手中的销售额就达600 余万元,参加培训、购买产品的客户多达几百人,学员购买的药品已销至全国各地。
周兰兰也表示,“培训机构提供整形材料给我,我直接用支付宝转账,一瓶肉d素进价600 元,我以800 元至1400 元不等的价格卖出,前后一共赚了3 万多元。”
那么,该公司是否有资质可以为学员进行注射培训呢? 李跃平说,注射美容属于医疗行为,需要在设置有医疗美容科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且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然而,禾悦公司根本没有以上资质,却以每人8800 元的标准向学员收取高额培训费,追求非法利益。
一开始,也有学员们在微信群中质疑该机构的办学资质和讲师身份的权威性,每次公司的负责人都会出来说,机构的办学资质正在申请中,很快就可以办下来;至于讲师,他们以公司信誉担保,聘用的都是正规医院注射科的美容权威专家。
李跃平告诉记者,由于销售美容产品获利巨大,该公司也舍得花高价聘请一些具有行医资格的整形医生前来讲学,但要在短短的4、5 天时间内学会微整形,无疑是天方夜谭。
“在外行看起来,微整形无非是往面部打针注射,但其实需要操作者熟悉人体神经学、解剖学等多门医疗学科。人体面部有很多微血管,一旦打不好,就会引发微血管的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生命危险。”南京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赵茂红对记者表示,在国内,只有正规的医学院校和一些医疗美容整形三甲医院才有资格开设培训班。
但是禾悦公司的学员徐新却在4天内完成了培训,还颁发了培训合格证。只不过,所谓的合格证并不被权威机构认可。
王曦也称,在北京某培训学校的时候,她主要是学习注射玻尿酸和肉d素。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从事微整形需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照;至于所发的高级微创证书,老师们明确地告诉她,只是个摆设,用不了,国家不承认。
这种“速成”的方式培训出来的零基础学员,只能成为微信朋友圈中“游走江湖”的“杂牌军”,使得微整形行业事故频发,微整形注射致残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半路出家的“微整形”大师,渠道不明的供货商,往你脸上注一些奇怪的化学试剂……
噫……想想跟给猪肉注水也没什么区别……
扑朔迷离的进货渠道
小编再次提醒,千万小心陷入没有资质的美容院、工作室的美丽陷阱,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整形机构,确保你的美丽无风险。在微整形“江湖”里隐藏得蕞深的,还是位于整个产业链顶端的供货商。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局”)批准使用的美容整形注射材料只有透明质酸(玻尿酸)、胶原蛋白和肉d素三种。玻尿酸属于医疗器械,应有医疗器械注册证,不管是国内还是进口产品都要符合中国的相关标准。截至目前,食药监局共批准了13 种玻尿酸产品;而肉d素于2008 年被食药监局列为毒性药品管理,目前,食药监局仅批准上市了两种注射用A 型肉d素,分别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衡力和爱尔兰进口的保妥湿 。
那么,供货商手中的廉价美容产品从何而来?采访中,检察官告诉记者,这些人手头的美容产品按照“仿货”与“走私货”的差别,有着截然不同的来源。
据禾悦公司负责人何方的妻子谭云证实,该公司所售卖的药品除部分由其直接从美国带回以外,大部分是在广州美容医疗博览会上认识的展销商处购得。这些贴有外文标识的“走私货”直接由国外展销商打包经物流寄至公司。
早在2014 年11 月,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局就在该公司查封一批没有批文的美白针、肉d素等非法药品,对该公司罚款2 万元,并明确告知不能销售此类非法药品。不过面对暴利,何方等人并没有收手。
王曦的进货渠道与此类似。她在供述中称,药品蕞开始是从培训学校拿,后来随着在美容医疗博览会上认识的供货商越来越多,她改变了进货渠道,“都是通过微信和支付宝转账,上家用快递把货发给我,里面放上冰块。这些药大多来自韩国,在国外是允许使用的,都是真药。”
相比之下,“仿货”的进货渠道更为曲折。
2016 年3 月,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微整形领域涉嫌销售假药案。犯罪嫌疑人尹鸿宇本是南京某医药公司员工,职务的便利,使他很早就涉及了医疗美容这一行业,并成为微信朋友圈里的供货商,发展了好几个买家。
一开始,尹鸿宇手头的产品以“走私货”为主。一次偶然的机会,尹鸿宇在微信上认识了两名广东的销售商,对方表示,手头有更便宜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衡力肉d素,如有需要,可以立即发货。尹鸿宇见有利可图,便与二人互加为微信好友,通过快递购买美容产品。但是,拿过一两次货之后,尹鸿宇就知道是假的,因为药品上的查询码已经被查询过上百次了。
据供述,这些“仿货”都是两名广东销售商自己私下包装的。两人通过快递买来裸瓶的肉d素原料,再购进包装盒、泡沫、说明书等工具,然后进行换瓶盖、贴标签、装胶托、装纸盒等加工工序,蕞后放上冰袋、封装打包,通过快递寄给尹鸿宇等供货商。
尹鸿宇以160 元一支的价格从两名销售商处进货,再以450 元一支的价格转卖给下家。从2016 年3 月20日至6 月,尹鸿宇从两名销售商处购买“衡力”注射用A 型肉d素298 支,共计47680 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起诉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不管是“仿货”还是“走私货”,只要是依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均按照假药处理。
从表面上看,“走私货”在国外是允许使用的,似乎比“仿货”可信度高,出现问题的风险也较小,因此价格更高。不少“微商”为了避免风险,也在进货时点名要求“走私货”。然而,南京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医师赵茂红却表示,事实并非如此,“由于人种的不同,个体的不同,没有经过大量临床实验的医疗美容药品,是不能随意进行注射的,否则轻则过敏,重则危及生命。” (文中涉案人物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