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差异化 | 针头型号和注射角度对玻尿酸分布层次的影响

2019年11月26日 14:44    相关标签:玻尿酸注射

玻尿酸注射一般会用到锐针和钝针。

既往研究表明,垂直于(接触)骨膜的玻尿酸会分布到所有筋膜面,而注射一个平行于骨表面位置的钝针则只在靶平面上产生。但是尚缺少对于注射角度以及针头尺寸的系统性研究。

来自奥尔巴尼医学院手术外科的Tatjana Pavicic等医生,最近在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杂志上发表了《Influence of needle size and injection angle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acial soft tissue fillers》一文,文中他们研究了针头的大小和进针方向对玻尿酸分布层次的影响。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191126/14441A257-0.jpg

研究方法

对7名白种人(男4人,女3人)尸体标本进行了126次注射,平均年龄为75.29±4.95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53±3.96kg/m。

在不同部位(额头、头皮、颧弓、下颌角),采用不同大小的锐针(25G、27G、30G)和不同角度(90°、45°、10°)的进针方向进行注射。逐层解剖以验证注射产物的位置。

其中额部注射63例,头皮注射18例,颧弓注射18例,下颌角注射27例。其中42例注射用25g针,42例用27G针,42例用30g针。共进行了42次注射,注射角度为90°,42次为45°,42次为10°(见下表)。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191126/14441U112-1.jpg

注射方法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191126/14441910H-2.jpg

图1:用不同的注射角度(90°、45°、10°)观察玻尿酸的分布。蓝点表示被注射区域:头皮、前额、颧弓和下颌角(从上到下)

分别在额头、头皮、颧弓和下颌骨两侧进行注射。

注射程序采用25g 13 mm、27G 13 mm和30g 13 mm尖针(日本Tochigi TSK实验室),以三种不同的注射角度进行注射。

注射角度:90°(垂直于骨表面),45°,10°(尽可能与骨表面切线贴合)。通过触诊的方式确定骨表面,注射过程中尽量沿着骨轮廓进行。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191126/1444194414-3.jpg

图2:用不同的注射角度(90°、45°、10°)观察软组织填充物的筋膜分布。蓝点表示被注射区域

玻尿酸的最终分布图解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191126/14442135L-4.jpg

图3:本研究观察到的面部五层和三种不同的产品分布模式的示意图:产品分布的最浅层是第二层或第四层+。这五层分别为:真皮(1层)、浅脂肪层(2层)、浅筋膜 (第3层)、疏松结缔组织(第4层)和骨膜(第5层)

在解剖过程中的视觉检查中,观察到玻尿酸分布类似于从骨膜上平面延伸到较浅层的有色柱的形状。

有色柱的底部(位于骨膜上平面)表示针尖的位置,与玻尿酸开始迁移的大小或角度无关。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191126/1444213331-5.jpg

直接比较不同筋膜层间玻尿酸分布的均匀性,发现额头、头皮和颧弓之间的玻尿酸分布无差异(P=0.85)。

这表明,由于玻尿酸在面部区域的分布相似,区域解剖差异对玻尿酸弥散的影响不显着。然而,在下颌角,无论针大小或注射角度,所有注射的玻尿酸都定位于肌肉内(咬肌),在126次注射中,没有一次玻尿酸弥散至骨膜的深层,即骨膜下。

最终研究结论

尽管在许多面部部位,骨膜上平面是无血管的,但这项研究表明,与骨接触的针并不能保证注射的安全性,因为产品可以沿注射管向血管组织表面迁移。

在玻尿酸填充过程中,通过改变针头尺寸和注射角度可以提高注射精度。使用30G针头,以10°角度向下注射,减少了不受控制的玻尿酸弥散到浅表筋膜层。

改变注射角度比改变针大小更能影响精度。

好消息!小编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近期,小编为大家在全国各正规医美机构争取了20个名额,大家可以低折扣抢购玻尿酸~目前还有8个名额可享有呦!别犹豫啦,碰碰运气~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来进行名额预约~

专题浏览: 玻尿酸注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