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面部玻尿酸注射省(qiong)量(bi)攻略
在笔者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听见患者问类似这样的问题:
患者A:
打玻尿酸是个无底洞,会越打越多?
患者B:
听说玻尿酸只能维持几个月,打完会没完没了的打一辈子。
患者C:
不继续打的话,听说再凹回去肯定会更丑。
患者D:
穷得不行,想打5支,兜里只有2支的钱……

美丽,是患者都在追求的。然而经济因素,却是大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其实,不仅是患者要考虑,如何让每一毫升玻尿酸实现最大的价值,也是我们医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最新文章《Lifting vs volumizing—The difference in facial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when respecting the line of ligaments》一文,就着重介绍了如何用最少量的玻尿酸打出最佳的效果。

注射新概念——韧带线
韧带线
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韧带提升”这个概念最近非常风靡。
笔者所知道的韧带提升打法,一开始是由瑞蓝提出来的——True Lift。
True Lift技术是台湾医生黄耀主从常规的临床治疗中总结出来的比较适合亚洲女性的注射方法。它主要会应用到铂金瑞蓝和瑞蓝丽缇这两个经典产品。
韧带线

之所以称之为True Lift,主要是两个原因:
-
作用点在真性韧带上,而不是假性韧带。
-
相对于通过改变面部高光区域,产生视觉错觉的提升注射法,True Lift是真实的将面部的组织进行提升。

通过将下垂的韧带区域,找到合适的锚定点,然后注射合适剂量的透明质酸,形成锚点,将韧带撑起,从而牵动整个组织的上移。
2018年,Suwanchinda A等研究者也提出了针对韧带的新的理念。他们认为,面部层次的排列是不同的,内侧和外侧在功能性解剖标志上是不同的。
在内测,面部层次是斜向皮肤表面(如屋顶瓷砖),而外侧,它们排列平行于皮肤表面(如洋葱皮)。

因此,如果在这些不同排列的面部层次中注射玻尿酸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内测水平注射可能会产生填充增容的效应,而外侧斜向注射则可能产生提升效应。
研究方法
基于为了验证上述理论是否正确,研究者设计了非常巧妙的方法。
他们选取了12例患者(男3例,女9例;年龄46.67±4.5岁),在所有患者的左右侧脸,注射的顺序不尽相同。

-
患者右侧面部,先做外侧韧带的三个注射点提升,然后进行内侧韧带三个注射点的填充。
-
患者左侧面部,则顺序相反,相同的注射点位,但是先做内侧韧带三个注射点的填充,然后进行外侧韧带的三个注射点提升。
也就是说,同样一张脸,达到同样的注射效果,左右侧分别使用不同的注射顺序。然后进行眶下凹陷评分、上颊丰满评分、整体美学改善量表和注射剂量统计。
注射点位


研究结论
研究者比较了左脸与右脸的总体注射剂量。结果显示,右侧注射剂量人均1.26±0.64毫升,左侧注射剂量人均1.88±0.57毫升,右侧剂量几乎比左侧剂量少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这个结论提示我们,先进行外侧提升注射,然后再进行内侧填充注射,是比较节约注射剂量的注射顺序。

一些题外话
临床工作中,经常听见有同道问笔者,“可不可以用MD Codes打法来打其他玻尿酸?”,或者“True Lift技术可不可以适用于公主玻尿酸?”
笔者的回答是:只要是相同性质的玻尿酸(相同分子量,相同软硬程度),大家可以自由去变换产品。
因为,虽然产品性能不同,但是注射技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不信的话,今天我们科普的“韧带线”注射方法,文中使用的产品就是乔雅登Volbella和乔雅登Voluma。
谁说一定要用XX技术来注射XX产品呢?
好消息!小编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近期,小编为大家在全国各正规医美机构争取了20个名额,大家可以低折扣抢购玻尿酸~目前还有8个名额可享有呦!别犹豫啦,碰碰运气~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来进行名额预约~